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香港院校的现代化建筑:凝固的文化风景

作家: 新华社供稿 - 发表于: 2017å¹´08月31æ—¥ | ENG (English)

香港院校的现代化建筑:凝固的文化风景

建筑是一门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一座城市的建筑风格能充分反映它独有的文化特征。而香港知名院校的建筑也因极具现代感的独特设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拔萃男书院

拔萃男书院成立于1869年,是香港传统名校之一,设有中学部及小学部。小学部于2004年建成,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连同校内的体育馆、游泳池、宿舍大楼、玻璃亭及新翼,成为书院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小学部校园内,不同种类的树木分布在各个角落。而学校作为一个制造记忆的场所,学生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大楼的建筑地面被刻意降低,使得建筑物二楼与草坪相衔接,与大草坪对面的中学部相得益彰。

为保留小学部内三棵原有的大树,建筑师在设计连接小学的高架天桥时,修改桥面的平面坐标,使树木可以在桥中央穿过,双程分隔车道及消防紧急通道也可在树干两侧通过。

新翼外墙则以灰白两色为主色调,室内用石板及橡木作为装饰,并配合玻璃等现代元素。玻璃亭保留了原有中庭的感觉,对流的设计有利于采光及通风,树荫为凉亭遮光,降低对冷气机的需求,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香港中文大学综合教学大楼

香港中文大学于1963年由三所中文专上学院(注:香港专上教育又称香港高等教育)合并组成。校园依山傍海,树木花鸟种类繁多,人文气息浓厚,被誉为亚洲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校内的综合教学大楼外形方正优美,内部设计感强,是建筑系学生的大本营。大楼与康本国际学术园、伍何曼原楼仅隔一条马路,设计者通过“社区视窗”概念将校园两个部分连接起来,营造了视觉上的美感。建筑还利用中庭和多层平台创造出随意多变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以开放灵活多变的手法创造出不同用途的空间形态。

建筑师在设计基地布置、建筑外墙时运用环保概念,根据现场环境从不同座向引入自然光,并阻挡热和噪音。中庭天窗采用建筑整合太阳能板,不仅为室内提供采光,还为大楼供电。屋顶花园可降低建筑太阳能辐射的吸收率。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

成立于1937年的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校内的赛马会创新楼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和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的总部。楼高15层,面积达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超过1800名师生。大楼以设计教学及创新用途为主,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展览空间、阶梯教室、设计工作室、多功能教室、休闲区域等。

创新楼坐落在校园东北角一块狭窄而不规则的场地上,延伸至校园中心,南面毗邻大学足球场,北临九龙走廊高速公路立交桥。该楼凭借基建设施的出色结构设计,成为理大校园内的独特地标。

创新楼由知名建筑师扎哈·å“ˆè¿ªå¾·è®¾è®¡ï¼Œå®ƒå°†å­¦æ ¡é‡Œçš„各种设计项目联系起来,搭建了一个多学科互动交流的环境,呈现出一种集体研究的文化现象。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香港职业训练局为培训创意工业人才而设立的专上院校。2010年,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院校落成。一个巨大方正的空间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被称为“城市休息室”,可俯瞰周边环境,用来组织会议及人员交流。室内的绿色空间和外部的城市景色交相呼应,互为补充。

设计融合天空与地面的元素,从玻璃与钢铁材质、光线与透明感中得以显现。空中平台覆盖着雪白的玻璃,像一座“空中城市”漂浮在塔楼之上,将图书馆、行政办公室等空间集中在一起。塔楼的结构与垂直连接也是设计的亮点所在,反映了该学校学科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这一系列现代感极强的建筑为各自的学校赋予了新的生命,恰恰证明了如今的院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交流学术的场所,更成为了一个兼顾实用与美观、外在与内涵的地方。











参议员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在 1947 年 10 月 27 日印度占领克什米尔黑色日发表的视频致辞,当时印度军队非法强行占领克什米尔,并声称拥有一份欺诈性的“加入书”,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拉斯泰尔·兰姆 阿拉斯泰尔·兰姆 记录的这一文书根本不存在!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是非法占领和持续抵抗镇压的例子!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有很多共同点:都遭受外国列强的残酷军事占领;都面临本土的、民众的、自发的、广泛的抵抗和起义;都违反尚未执行的联合国决议;都两国都见证了人口平衡的试图改变,都面临着将强奸作为战争武器的情况,都证明了西方列强在人权和基本权利方面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而且这两场冲突都含有种族主义和在南亚和中东这两个地区,尽管持久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仍然难以实现,但在这些问题按照民众愿望得到解决之前,仇视伊斯兰教的现象仍然难以实现。